ㄜ...2013年底動工的工程,拖到2016年初才寫,嘿嘿,有點不好意思阿
開門見山的,我們先來看看牆面的壁癌情形吧!由頂樓加蓋的門口一進入,門口邊緣的這一大面牆底部即佈滿了壁癌~
酷哥一再強調的,壁癌整治,由外側牆面的正水壓面施做防水工程絕對是優先考量,在無法施做正水壓防水的情況下才是選擇由內牆的負水壓面著手處理.而廖先生家頂樓加蓋這一面牆的外側牆面是可以直接施做防水工程...
但考慮壁癌分布的位置在牆面底部,牆體結構材質為磚造,磚頭是一種相當容易吸水的建材,由屋頂樓板開始堆砌而成的磚牆,第一層磚的位置可是位於屋頂地坪表面的水泥砂漿層下面阿,只由頂樓加蓋的外側牆面施做防水工程僅能防牆面與地面交接處的L角隅之上的水,那之下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區域呢?這時就必須由L角隅(照片紅框處)施做斷水才能有效防止磚牆底層接觸到我們眼睛看不到的水,避免虹吸作用導致牆面底部發生壁癌的情形(如同浴室外側牆面底部好發壁癌的原因一樣)!然這一處牆面以外的地面屬於鄰居的產權,施做斷水除了需經鄰居的同意外,後續鄰居家若有漏水的情形(不論是已發生或將來發生)會有責任難以釐清的問題存在,在跟廖先生討論過後,這一面牆的壁癌整治決定由內側牆面施做負水壓防水工程,並由內側施做斷水!
P.S 我知道這一段說明對於非從事防水相關行業而沒有結構體概念的你們相當難以理解,我已經很努力說白話一點了,總之,看不懂沒關係,我會做就好
另一處壁癌則因窗框滲水導致,這簡單,沒什麼需要多加註解的@@"
第一步,當然是先打除了!由結構體處直接著手處理,成功率與耐用年限絕對大勝直接由表面的水泥砂漿層施做材料,從酷哥過往的工程案例與追蹤文章,這點沒甚麼好爭議的!
打除後的磚牆明顯呈現潮濕的狀態!
初步打除完成~
欲安裝插座的管溝先打除,施做完防水材料後再做接線盒與電管埋設的步驟~
斷水處V CUT打除~
嗯...中招了,竟然打中一樓的給水管打中的那一剎那水如噴泉般湧了出來,可是我不是在沙漠阿
好在酷哥是萬能的,截斷水管破洞處的管路,再補一段新的管路(粉難搞)~
打除工程完成,在施工面清潔完成後,窗框處先以防水水泥砂漿崁縫並確實塞實~
V CUT防水水泥砂漿整平~
全面施做矽酸質防水材~
矽酸質層灑水養護數天,施做輔助防水材~
輔助防水層放置養護數天,水泥砂漿粉刷復原,搞定!
坊間矽酸質防水材大概分為兩大類,粉劑類的矽酸質防水材加水拌合施工,塗層乾燥硬化後屬剛性防水材(酷哥使用這種);另一種為兩劑型,矽酸質粉劑拌合樹脂,成膜乾燥硬化有"些微"彈性(伸縮率不超過100%),屬柔性防水材.屏除柔性矽酸質防水材不討論,就剛性的矽酸質防水材來說,何謂剛性?就是硬嘛,沒有彈性!將剛性材質的矽酸質防水材施做在牆體上,請問當牆體因地震產生裂縫時,那矽酸質層會不會跟著裂?為什麼如屋頂ˋ外牆這些正水壓的區域在施做防水時要使用柔性的防水材料?因為柔性的防水材料有彈性能抗裂,當這些區域因地震產生裂縫時,表面的防水材料要能不跟著裂,這樣才能發揮防水層的功用不是嗎?!所以剛性的矽酸質防水材適合施做在容易產生裂縫的區域嗎?
或許有人會說,矽酸質防水材遇水能產生結晶填補裂縫,是阿,酷哥做的實驗確實證實這一點,但請注意看各款矽酸質防水材的說明,矽酸質防水層生成結晶填補裂縫的能力頂多"0.X"mm,再者,矽酸質層接觸到水再次生成結晶填補裂縫的次數視所施做的矽酸質層用量而定,不是無限上綱,不會是塗一塗材料,就能永遠一直生成結晶填補裂縫阿!另外,矽酸質能生成結晶的要件,水與水泥,矽酸質必須施做在健康的水泥面上才能生成結晶,當施工面的水泥中性化時,矽酸質是發揮不了作用的(部落格裡有相關的施工案例文章),這也是酷哥在整治壁癌時,堅持將矽酸質防水材施做在結構體而不施做在水泥砂漿層上的原因之一!
做工程但憑良心,近年來坊間許多材料商或施工廠商過度將矽酸質防水材神話了,世上沒有一款防水材料是萬能的,就施工區域選擇適當的防水材料並搭配正確的工法,才能確實有效的防漏並且耐用年限長久,不會有例外!
實際案例報你看-屋頂防水工程之斷水溝槽的真實功效!!!(台北市臥龍街廖先生防水工程系列之1)<---請點選開啟連結
有效的屋頂防水工程=平面的防水層+完整的斷水設計(台北市臥龍街廖先生防水工程系列之2)<---請點選開啟連結
以上對矽酸質特性的說明若有錯誤歡迎留言指正與討論,若酷哥有任何錯誤的地方願更正並道歉,謝謝!